找到相关内容79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与日本近代作家

    成就最大的是一系列以町人生活为核心的爱情悲剧“心中物”(即情死剧)代表作有《曾根崎心中》和《心中天网岛》等。它们反映了町人社会下层的人物,如小商人、妓女、店伙计、小使女等,由于佛教的无常观助长了他隐忍...

    孟昭毅,李立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2558335.html
  • 圆瑛法师三教观论略

    正与恻日同情、隐日隐忍相通。这一点,在演述佛家护生一说时体现得尤为典型。 “佛教慈悲,儒宗恻隐”[12],以证佛教慈悲宗旨与儒教忠恕之心若合符节: “我佛慈悲宗旨,及儒教忠恕之心,深知畜类之义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179624.html
  •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〔全书〕

    ,不缺后后者,为缘缺者言也。如欲出罪,而无二十清净僧可得者也;又为显示前前不兼后后,后后必具前前故也。若必耻作法,而不肯奉行,则是顾惜体面,隐忍覆藏,全未了知罪性本空,岂名慧日?故今独扶作法,正所以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忏悔|业障|罪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93823168.html
  • 佛教奇理谭

    ,一下子又告诫自己父命难违而强自隐忍,像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了一段时间之后,终于忍耐不住了,满怀怨气的唠叨:   “翰林担水汗淋腰,和尚吃了怎能消?”   意思是骂:我堂堂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星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2333233338.html
  • 生与死——佛教轮回说(九)

    的“宿命通”。婆罗门教典《圣薄伽瓦谭》记述了一位巴拉达国王三世轮回的故事:此王晚年弃位,勤苦修道于山林,然因迷恋一头小鹿,死后竟转生为鹿,悔过、修行,再生为人,明记宿命,隐忍潜修、终臻解脱。佛经载: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轮回|生与死|陈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8063023812.html
  • 逻辑学百年(一)

    语言,常常有赞美一番的冲动,但是,我只能隐忍着,不敢贸然表达。   在女性面前不要随便讲话,此乃和女性和平共处的根本。   1, 不敢辩论,也不敢奉承   读过钱钟书钱钟书先生《围城》的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138212.html
  • 论佛教对北朝儒学的影响

    穆先生云:“南渡以还,士大夫沦陷北方者,不得不隐忍与诸胡合作,而彼辈学术途辙,亦多守旧,绝无南渡衣冠清玄之习。”(注:《国史大纲》,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,第279~280页。)上列诸家,皆有清以来...

    王晓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940763.html
  • 弘一大师讲演录(一)

    之过也必文。”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。  ⑧不覆己过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,即须发大惭愧,生大恐惧。发露陈谢,忏悔前愆。万不可顾惜体面,隐忍不言,自诳自欺。  ⑨闻谤不辩 古人云:“何以息谤?曰: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3842933.html
  • 格言联璧

    量自隐忍中大。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。安详是处事第一法。涵容是待人第一法。恬淡是养心第一法。 喜来时一检点。怒来时一检点。怠惰时一检点。放肆时一检点。 自处超然。处人蔼然。无事澄然。有事斩然。得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244284.html
  • 朝圣者的灵魂

    隐忍未现的游移,总之我时常在它的迷蒙目光中读到稍纵即逝的不肯定。  他所秉有的天性使它的行为具有了强烈的个人特点。他是这只朝圣队伍成功的组织者。我们注意到这群人的与众不同之处:艰苦的旅途中,只要条件...

    马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246125.html